万里长江第一城----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

美丽的中都镇欢迎远方的客人 

【基本情况】

中都镇位于屏山县西北部,东临乐山市沐川县,南接屏山县太平乡,西、北分别与屏山县新市镇、乐山市马边县交界。全镇幅员面积154.82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5143亩。辖24个村,1个居委会,7856 户,29500人。中都镇已列入市级小城镇规划,规划范围0.8平方公里,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,场镇现有占地面积1.5平方公里,现有常住人口6200余人,其中城镇人口2300人,农村居民(含新都村1—5组、黎明村1组、笑和村1—2组及外来经商及务工人员)3900人;水、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,有中心卫生院1所,中、小学各1所,公办、民办幼儿园各1所。

 

 

中都属农业乡镇,海拔400-1400米,年均气温17.8摄氏度左右,年降雨量1356.36毫米,中都河穿镇而过,生态环境良好。森林覆盖率24.7%,全镇世行造林2万多亩,退耕还林3000多亩,水土流失控制较好。主要生产水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;毛猪是中都的一个大项目,年出栏商品肉猪2万余头;有各类干、水果种植面积2100亩,产量2000吨;在市级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——中都兴隆白魔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,全镇白魔芋发展现已达到10300亩,产量10000吨以上;烤烟种植不断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,全镇2007年实现3000担的产量历史性突破。

近年来,中都镇加大了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力度,“九河化工”、“双龙电力”、“重庆渝泉”相继落户中都,实际利用外资5000余万元。

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政策投入的加大,全镇累计拥有通村达组公路142公里、过境公路17公里,基本实现了村村通,农村群众饮用和灌溉用水困难的突出问题也得以基本解决,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明显改善,社会稳定、人民安居乐业。

 

【人文历史】

中都唐宋时名夷都。元及明初在此置沐川长官司,领有今中都(包括原安全乡,下同)、太平、马边、沐川等地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改名为中都。清代建中都乡,辖今中都镇、太平乡。1952年在中都建第六区,1956年撤消后并入新市区,1960年又恢复为中都区,1992年撤区并乡,建制调整,将原白塔、中都两乡合并设立中都镇。2006年6月全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,又将原安全乡整体并入中都镇。

中都镇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:宏安村北华山建于明弘治初年的北方寺、附近太平沟弘治七年的摩崖造像观音、龙神二龛、比邻有两米金刚坐像及释迦佛、观音、雷祖等神像二十尊的蛟龙寺;建于明正统元年(1436年)的楞严寺;明中叶所建文庙(也名文武宫、文昌庙);清嘉庆二十五年所建之明朝顾将军墓风水塔;建于清同治二年的回头山字库、嘉庆四年的高峰村字库;神秘的红宝子崖墓;碑刻题记有明嘉庆七年的海来溪丹霞洞、迎恩桥题记;古民居方面有安家村大庄园、王家老房子等。

中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。其代表之一的李宗煌(1899—1949),字仲华,又名字华,化名华正国,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川南地区组织创始人之一,民革川南负责人。1944年在成都创办《大义周刊》,1947年当选为屏山县“国大代表”。参加过第一次总统选举。1949年11月29日被杀害,时年49岁。1983年7月1  日,民政部为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。

景点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  • 上一个景点:

  • 下一个景点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:蜀ICP备0601499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号:5115000461 客服QQ:616713680  TEL:13990965558 川公网安备 51150202000161号